開一家甜品店能搞幾萬元

作者 | 挖數
報道 | 挖數
ID:washu66
準入門檻低、需求大的甜品店依然是許多人具體來說想到的創業團隊。
開甜品店可能是許多人具體來說想到的創業團隊,具體來說是準入門檻低,店面僅需要10幾平方米,毛利高,一碗甜品生產成本可能3、4塊但能賣到10幾20,需求大,街上的小年輕人手一碗,學生中午休息時大都一窩蜂涌進甜品店。
這是事實,可問題是甜品這條賽車場已經太過擁擠,像深圳隨便步行街都迪拉縣甜品店,著名的不著名的,各種口味干酪奶蓋(葛永東)、紅糖珍珠、水果、姜味(比如說老爺豆夫)、冰淇淋(比如說妮娜春城)等等都被挖了個遍,依然層出不窮。
新手如果不轉投,或轉投優腔國際品牌約莫率要就別,這次挖數花了3天時間檢視家不遠處步行街。
這條街距離公交車站約莫100米,不遠處有小學,客流量也挺大,數了一下不到100米街道共6間甜品店,分別是大除開、書亦燒仙草、一點兒、益禾堂、高雄全篇、茶Pudukkottai。
大除開是深圳非常老牌的甜品店,10年前就有,也最早進駐這條街,如今淪為客流量最少的店,店主也兼賣各種小吃如章排骨等,深圳其他地方也極少看到大除開了,這個國際品牌徹底沒落。
高雄全篇和茶Pudukkottai是最近三個月才開,可是高雄全篇已經要受讓了,店員說是老板兼顧不過來,我知道是借口,因為檢視很久發現客流量極少,茶Pudukkottai的客流量也少。
高雄全篇的甜品價格偏低,銷路也極好,可是競爭太厲害,墻上貼著受讓的告示。
最終勝出者是一點兒和益禾堂,三家店面積都是15平方米左右,客流量絡繹不絕,我分4個時間段檢視這三家店買進的甜品杯數,包括送餐老趙取走的我也數了。
周五上午5:30-6:30 共1個半小時
一點兒共買進46杯,益禾堂26杯。
周日上午3:30-4:30 共1個半小時
一堆送餐老趙在這三家店門口等。
一點兒48杯,益禾堂44杯。
周日上午6:30-7:30 共1個半小時
天開始黑了
一點兒52杯,益禾堂18杯。
周日上午10:00-12:00 共2個半小時
三家店都是10:30左右才開始訂貨,其他店如大除開和書亦燒仙草到11點還沒開門。
11:00-12:00一點兒12杯,益禾堂8杯。
根據檢視,一點兒的營生比較穩定,上午全天每半小時能買進40多杯,益禾堂營生也極好但波動較大,三家店雇員數差別較大,一點兒高峰全天有6個雇員在忙,益禾堂只有3個。
(檢視一家甜品店營生好不好看雇員人數就約莫知道)
以一點兒為例,根據檢視的數據估計六天的杯數:
10:30-11:00 5杯
11:00-12:00 12杯
12:00-上午3:00 45杯*3
上午3:00-上午8:00 50杯*5
上午8:00-上午10:00 30杯*2
匯總以上六天買進 462杯
有了杯數接著估算總收入,我拍了一點兒的菜單
保守一點一人份均價算13元,則六天總收入是13*462=6006元,三個月則是 6006*30=18萬
事實上只要客流量不變,總收入會一點兒越來越低,因為價格可以漲,比如說益禾堂一人份的價格比半年前高了1元。
有了總收入接下去算利潤率,據網上數據甜品毛利率一般能到70%
則另一家店毛利潤率是18萬*70%=12.6萬
接下去算生產成本,雇員月工資算4500,6名雇員則是2.7萬,仙令的話查了不遠處更靠近公交車站一30平的店面是 9000元/月
估計這邊要6000三個月,水allure3000/月,設備折舊不算,則另一家店三個月利潤率是12.6萬-2.7萬-0.6萬-0.3萬=9萬
雖然利潤率高,但轉投一點兒巨難,查了官方網站光轉投費就要60萬
這里雖然寫40-60,但據許多申請過的人說最后都要到60萬,再加上店面受讓費要70多萬了
轉投人的年齡還有限制,要求25-35歲。
最難在的是要求申請人親自擔任營業員,也就是說即使營生好也只能開一家。
70多萬的投入,假設月利潤率真有9萬的話半年多能回本,前提是能找到像我檢視另一家一樣靠近地鐵,不遠處客流量大,有學校(買甜品的有一半是學生)的店址,即使找到不遠處甜品店估計早已飽和。
除了檢視出杯數,我還采訪了3位客人,問他們為何選擇另一家店,以下是回復:
1、20多歲男子,買了一點兒,理由是喝慣了,只喝一點兒和益禾堂,在其他地方喝過覺得好喝;
2、10多歲學生妹,買了益禾堂,在不遠處上學,偶爾經過會買,覺得益禾堂好喝、便宜,服務也好,覺得一點兒沒有益禾堂好喝;
3、20多歲男子,買了一點兒,路過看到就買了,在老家喝過,而且老婆也經常喝一點兒。
之前挖數被益禾堂種草也是因為便宜,10元以下有不少選擇,味道極好,地方看起來也干凈,但感覺一點兒的服務好過益禾堂,比如說每次有客人都會齊聲說歡迎光臨,還會喊各種口號,感覺特別熱情,如今甜品店口味同質化的趨勢下拼的就是服務了。
挖數還去檢視了葛永東。
葛永東走的是星巴克路線,一般開在大型商場,店面大可供客人休息上網,客單價也高,街邊甜品店均價13元的話,葛永東能到25元,2倍左右,不過葛永東都是直營沒法轉投。
葛永東總收入高許多,19年最火時創始人聶云宸曾說過單店六天平均賣2000杯,月營業額100萬以上。
不過如今深圳各商場幾乎都進駐了葛永東,許多店都不用排隊,六天出杯量像挖數家不遠處那間估計1000杯都難。
在大眾點評搜索深圳各甜品國際品牌的店面數,不算山寨店的話有以下數據:
葛永東:67間
一點兒:185間
益禾堂:273間
大除開:78間
書亦燒仙草:174間
coco:117間
妮娜春城:136間
老爺豆夫:23間
關于選址,據我檢視最好選在不遠處有學校的地方,中午午休的時候有超多學生進店消費,印象很深的是去年走訪臺山時,一條短短的步行街前后開了2間益禾堂,中午學生過來還要排隊,另外一定要選女生多的學校(買甜品的一半以上是女生),千萬不要選類似廣東工業大學這樣的學校。
還有一點是如今一二線城市甜品競爭激烈,可以考慮到三四五線城市去開,比如說我去年走訪樂昌,整座城市只有市中心超市隔壁有一家益禾堂,學生全擠在那里,關鍵賣的價格居然跟深圳一樣。